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与工程训练中心
发布日期:2019-09-26 阅读次数:2689次 来源: 作者:
一、历史沿革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与工程训练中心成立于2021年,隶属于北京交通大学js345线路检测(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源于1958年的铁道机械系,由最初的内燃机与热动实验室、机车实验室、车辆实验室、金工实验室等,经数十年发展后,由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合并而成。
伴随我国铁路交通从最早的蒸汽机车到现代高速动车组的快速发展,中心从当初以服务于铁路机车车辆设计制造人才培养为主的单一实验室,发展成为现在服务于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学科交叉、大工程协同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自成立以来,中心依托“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车辆工程”省部级重点学科、“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车辆结构强度检测”国家级认证中心、“载运工具先进制造与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与运用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和科研平台优势,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为特色,本着“统筹规划、集中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统筹规划并发挥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作用,面向校内学生开展工程训练、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践与科研创新实践,面向社会及企业开展社会服务,面向轨道交通车辆领域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基地及示范辐射作用。
二、中心定位
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行业特色为引领,着力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1)实验教学基地,为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服务;
(2)工程训练基地,为培养工程人才服务;
(3)专业综合实践基地,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服务;
(4)科研创新实践基地,为拓展行业特色科研方向、培养科研人才服务。
三、师资力量
中心现有教师91人,其中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政府津贴人员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北京交通大学教学名师3人、校优秀主讲教师25人,校优秀实验教师7人,形成了一支层次合理、教风严谨、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和工程训练队伍。中心师资队伍从数量和职称结构方面全面支撑中心各专业建设,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以及综合实践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四、硬件设备
中心现有实验用房使用面积4857平方米,拥有主要仪器设备3399台件,设备总值4124.48万元,设备完好率达到98%。中心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完成了实验中心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建设,形成了布局科学、设备先进、配置合理的实验室硬件环境,为实验项目及内容的高质量实施提供了保障。
五、教学科研及实践服务
中心每年面向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个本科专业开设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践和科研创新实践外,还面向学校电气学院、电信学院、土建学院和运输学院等本科专业,承担机电大类全校通识选修课程的实验教学、工程素质训练和学生创新实践等实验教学工作。开设110多个实验项目,承担13门综合实践教学任务,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疫情期间部分实验项目开展远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任务同质等效完成。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器人大赛、节能车大赛、壳牌车大赛、机械创新大赛比赛等科技创新活动10余项,平均每年参赛学生200余人。此外,中心还结合自身优势资源,不断扩大中心受益面及辐射面,每年接受200多名校外本科生进行金工实习,开展工程素质训练。2007年至今,为了满足动车组技术发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和人才需求,受铁道部委托,开展动车组专业技术与管理培训,受益人数达6000多人,在铁路行业发挥了巨大作用。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与工程训练中心在未来发展中,将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努力将其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技术先进、运行高效、全面开放的高水平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复合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开放的舞台,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
系所主任 |
霍凯 |
党支部书记 |
何涛 |
办公电话 |
010-51688244 |
办公电话 |
13910033927 |
办公地点 |
机械工程楼Z508 |
办公地点 |
SYG214 |
邮编 |
100044 |
邮编 |
100044 |
电子邮件 |
khuo@bjtu.edu.cn |
电子邮件 |
taohe@bjt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