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创业型工业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发布日期:2019-03-02 阅读次数:6363次 来源: 作者: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需要大量优秀的创业创新型、国际化的工程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成功申请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国际化创业型工程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这个实验区综合实施“产学合作、‘做中学’与国际化”的整体改革战略及一系列具体的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方法与措施,并组建了国际化创业型工程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团队。
国际化创业型工程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团队以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为载体,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教授为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实施产学合作、国际化的,跨学科、老中青相结合的,具有良好科研和教学基础的教学梯队。
本教学团队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0人、讲师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5人,北京交通大学校优秀实验指导教师1人。教学团队中,全部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其中15人具有博士学位,15人具有在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留学或工作背景,所从事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物流管理、工程管理等。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最终学位 | 专业方向 | 高校教龄 |
查建中 | 男 | 1947.6 | 教授 | 博士 | 机械设计 | 30 |
朱晓敏 | 女 | 1964.12 | 教授 | 博士 | 工业工程 | 13 |
姚燕安 | 男 | 1972.7 | 教授 | 博士 | 机械设计 | 11 |
方卫宁 | 男 | 1968.11 | 教授 | 博士 | 工业工程 | 15 |
鄂明成 | 男 | 1968.6 | 副教授 | 博士 | 工业工程 | 14 |
徐文胜 | 男 | 1970.12 | 副教授 | 博士 | 工业工程 | 13 |
陆一平 | 男 | 1965.10 | 副教授 | 博士 | 工业工程 | 17 |
刘阶萍 | 女 | 1974.6 | 副教授 | 博士 | 工业工程 | 11 |
蒋增强 | 男 | 1979.8 | 副教授 | 博士 | 工业工程 | 7 |
刘 伟 | 男 | 1963.7 | 副教授 | 博士 | 机械设计 | 23 |
洪建平 | 女 | 1959.10 | 高工 | 学士 | 机械设计 | 31 |
赵建东 | 男 | 1975.8 | 副教授 | 博士 | 自动控制 | 5 |
王纪武 | 男 | 1970.4 | 副教授 | 博士 | 机械制造 | 7 |
郭北苑 | 男 | 1973.8 | 副教授 | 硕士 | 工业工程 | 13 |
唐天巧 | 女 | 1972.7 | 讲师 | 硕士 | 工业工程 | 7 |
王恒 | 男 | 1975.6 | 讲师 | 博士 | 机械制造 | 7 |
温伟刚 | 男 | 1975.11 | 讲师 | 博士 | 自动控制 | 5 |
宁项辉 | 女 | 1981.3 | 博士后 | 博士 | 工业工程 | 2 |
多年来,该团队围绕 “国际化创业型工程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进行大量的教学改革。形成了“产学合作、‘做中学’与国际化”的整体改革战略及一系列具体的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方法与措施。
1、坚持工程教育改革,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该团队从社会需求的原点审视工程教育,在分析工程人才供需矛盾及成因的基础上,采用利益相关者分析确定工程教育的社会目标: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和国家建立创新社会的战略需求;综合考虑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战略、操作模式、培养过程各个层次及关键环节,建立工程教育五层模型体系,实验区以该体系为工程教育改革的总体框架,指导改革的实践;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将工程项目作为职场文化的载体引入教学过程形成工程教育的环境;依靠产业专家、教师和学生等关键利益相关者,建立符合职场需求和学科要求的能力大纲;设计集成化课程体系,将课程关联并落实能力大纲;为新生开设理论实践结合的职业生涯教育和专业学习规划课程;采用多种方法评价教学成果,加强师资的工程实践和教学能力;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工具,激励和发挥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责任感,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两项;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著名教育期刊发表了十多篇高水平教学改革论文,出版“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专著1部;成功申请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国际化创业型工程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完成了对实验区教学班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获得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三育人”先进集体称号。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化视野,提高国际合作和交流能力
与美国伍斯特理工大学开展了国际化基于项目的本科教学实践;聘请伍斯特理工大学和清华大学在基于项目教学中卓有成效的教师参与到实验区建设中;与美国MIT、比利时Group T等著名工程教育大学合作实施三大战略;与亚洲理工大学、台湾科技大学达成了学生联合培养意向,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机会;邀请纽约大学Roger Mayne教授、华盛顿大学Storch教授、Kapur教授、德国马格德堡大学Gerhard Wäscher教授等国外知名教授给实验区学生授课或做讲座。
3、强化学生创新与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
积极组织、指导高水平“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行导师制,让本科生尽早加入导师的科研项目,一边学习一边做科研;推行“学长制”,用高年级学长带动、引导低年级同学开展主动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纵向形成团队,将“做中学”传帮带,形成传统和传承,形成学生的共同学习文化。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近三年学生获得各类奖项200余人次,发表论文科技论文10余篇,其中CSSCI/SCI/EI论文7篇。
4、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为了使学生适应未来职场的需求,将非智力因素培养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采取课程、拓展运动、讲座、活动、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理想、抱负、兴趣、动机、自信心、意志力、荣誉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5、广泛宣传改革战略思想,积极应用和推广教学改革成果
团队成员在国内外80多所大学、90多个会议上做了工程教育改革战略和实践的主旨报告,直接听众40000人;在二百多所大学引发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报刊上发表了27篇相关论文和文章,出版了《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和《决战大学生就业》两部专著;国内大型报刊、中央和北京电视台、搜狐和新浪网站等媒体相继采访报道了团队的活动,影响广泛。
此外,团队老师还积极投身科研活动。近3年承担和参与各类项目近100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其中“973”项目1项;“863”项目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各类省部级项目15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的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余篇,EI收录论文20余篇。